写范文网 > 党团范文 > 材料大全 > 资料大全 >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后感1500字5篇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后感1500字5篇

| 福萍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5篇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之后,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应不忘昨天的艰苦奋斗,珍惜幸福的今天,为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后感1500字5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一

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仙风道骨”

“仙风道骨”,常用来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现在也多形容一些干部在工作中“仙气飘飘”,脚不沾土、遥控指挥,听不进群众的烦心事、坐不住百姓的板凳子。近日反复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一文中对年轻干部提出信念上必须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应坚定理想、拔高站位,反“仙气”而行之,做另类“仙风道骨”式干部。

“人不率则不从”,年轻干部应有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觉悟。身不先则不信,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们就能为那一声“跟我上”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未曾退缩。党员干部带头冲在前、干在先,这是我们党和国家走向成功的关键,而今一些年轻干部作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和党执政兴国的新生力量,却不愿担当、不敢担当,顾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信奉“多栽花,少种刺”,逢大事难事便成“缩头乌龟”,成了庙里的泥菩萨,经不起风雨锤炼,不仅成不了事,还注定贻误大事。作为年轻干部,我们就要彻底摒弃“鸵鸟心态”,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理想信念,面对危机勇于迎难而上,面对斗争敢于挺身为先,在“出彩不出力,争功不揽过”的思想废絮来袭之时,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坚守岗位稳如磐。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年轻干部应有雷厉“风”行、事事落实的态度。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谓干部,“干”字当先,这要求我们必须沉下心去实干、大小事抓落实,不然就容易掉入坐而论道、镜花水月的窠臼。一些年轻干部学历高、心气高,认为自己做小事是“大材小用”,对本职工作挑肥拣瘦、颇有怨言,久而久之心浮气躁,不能沉下心干工作。其实越是小事,就越能从中长才干、见态度。无论是起草、校对文件,还是汇总、收集资料,都要细心谨慎,逐字推敲、环环打磨,才能落实。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年轻干部需要始终保持雷厉风行的态度,狠抓工作落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一点一滴从“小”处累积,把一腔热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用实干践行初心,用奉献落实使命。

“千磨万击还坚劲”,年轻干部应有任重“道”远、永不言弃的毅力。年轻干部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绝不能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半途而废、中场离席。一些年轻干部,初入机关时很有冲劲与抱负,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却慢慢忘记初心,“温水煮青蛙”,泯然众人矣。还有的年轻干部基层历练,发现基层任务重、环境苦,一遇挫折便萌生退却之意。“心弱则志衰,志衰则不达”,这都是信仰动摇、意志薄弱的体现。工作不乏有劳累艰苦,但坚定的信念却是催人奋进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年轻干部理应树立远大志向与政治追求,对照模范、对照党章,检视自身思想言行,不断掸去思想灰尘,心无旁骛钻业务,不焦躁、不动摇、不轻言放弃,在实践中砥砺坚韧之志,在为民服务的路上“一条道儿走到黑”。

“白首衔悲亦何及”,年轻干部应有义无反“顾”、下沉基层的坚持。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基层天地广阔,更是有志之士谱写奋斗之歌的舞台,但部分年轻干部视基层为“洪水猛兽”,将负重前行视为“吃亏”,这种“畏下基层”的思想与行为,注定难以成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的知青岁月中忍受了苦闷与孤独,在“黄土地”上脚踏实地干,方才撑起一方厚土。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更应坚定去基层历练之心,多去矛盾突出、情况复杂的地方接触问题,放下身段、沉下身子,常闻田间“交响乐”,勤唠百姓“农家事”,切实提高基层工作的能力,做一颗扎根基层的石头,充分汲取群众智慧,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少年的肩上有草长莺飞和清风明月,而青年的肩必须担当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年轻干部的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广大年轻干部,要争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时刻谨记使命、恪守初心,变“仙气”为“地气”,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在基层舞台中燃烧青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二

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修炼过硬本领

在深入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项学习过程中,求浆得酒,值此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深感此次学习意义重大,这是立足大局大势,着眼领导干部战略思维锻炼、党建能力提升、优秀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的高瞻远瞩、精准科学的学习。

学习过程中,就“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发扬五四精神,不负伟大时代”等章节,进行了深度学习和思考,达到了“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的目的。这些“良方”和“妙药”,为我们选调生扎根基层、发挥作用植下了“定心丸”,为我们战胜自我、攻坚克难打下了“强心剂”。联系工作所得所悟、结合此次所学所感,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选调生,在基层历练中,要着力修炼“四项能力”。

修炼善于学习、学以致用的能力。“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通过此次学习,我明显感觉到了自身理论知识的“恐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提出的一系列党建理念、思想,都值得我们仔细研读、深入学习,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要勤学善思、领会贯通,熟悉基层治理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终身学习,面对繁复的基层工作,要把自己从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来,利用有效时机开展学习,并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到以学促工、以工促学。

修炼勤于总结、融会贯通的能力。“总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历览前贤俊杰,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明朝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自从医开始便不断寻访名医、收录病症和药方,并不辞辛劳到各地收集药物标本,历经27年的经验总结、融会贯通,终于完成了192万字的医学宝典《本草纲目》,泽被后世。同理,基层工作细小繁杂,总结能力的高下,映射着工作水平、处事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任务的成败。要坚持问题导向,直面问题的关键环节,善于剖析自我、学会总结得失,不断增长心智、提升认知,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的工作。要强化融会贯通,要勤于总结,善做笔记、于总结中体现个人思考,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掌握学习方法、消化所学知识、提升自我修为。

修炼敢打敢拼、勇于斗争的能力。“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五个过硬”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学习好、贯彻好、履行好。作为新时代的选调生,我们必须把履职尽责时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我们所在的基层工作实际,在工作中就要抓好支部内党员的管理和学习,确保自身始终保持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作为选调生,在工作中更要做到重要工作善于研究、重大问题敢于斗争、急难险重勇于亮剑。群众需求迫切、利益关系多样,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慎独慎微慎初慎欲,对群众的诉求,要及时回应,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对于那些恶意攻击、造谣生事的错误言论,要坚决予以反对和制止,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上,用严于律己的行动带动新风转变。

修炼素位而行、持之以恒的能力。“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我们从一开始选择来到基层,就要有一颗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初心,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坚守,是一种情怀、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责任。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事迹,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地下工作者艰苦奋斗、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岗位上,很多人就这样陆陆续续牺牲了,但是他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任何怨言。我们接过了先烈的旗帜,就要继承英雄的遗志,将基层奋斗作为青春底色,持之以恒,坚守好自己的初心,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不平凡的青春。

第五专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中指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作为选调生,要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基层、努力工作,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回馈组织、回报人民,以勤劳和汗水浇筑我们无悔的青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回头看”里谋复兴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一章《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

回头看,是推动国家飞速发展的“武器”,是帮助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是助力实现民族复兴的“钥匙”。无论未来走得有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学会回头看,让我们找到了与他人之间的差距;学会回头看,让我们时刻保持清晰的奋斗目标;学会回头看,让我们知道以后的路应该如何走。回头看,让我们知道了过去的不易、让我们明白了现在的可贵、让我们找到了未来的方向。我们应该在不断地“回头看”中学会积累和总结、学会珍惜和感恩、学会突破和创新,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奋勇前行。

回头看,让我们知道了过去的不易,教会我们积累和总结,让我们找到了与他人之间的差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对共产党人心灵的洗礼,也是对共产党人灵魂的叩问,更是对共产党人党性的召唤。它要求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过去,它要求我们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它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古今,我们应该学会常照“镜子”,对照“镜子”整理整理“衣冠”、修理修理“边幅”;对照“镜子”找出问题和差距,然后立即落实整改、提升效能、创出实效。要在不断照“镜子”中让共产党人的言行举止更加得体、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思想作风更加严谨;要学会保护好这面“镜子”,将这场主题教育长期不懈的真抓实抓下去,确保大家在理论学习上有所收获、在思想政治上受到洗礼、在干事创业中敢于担当、在为民服务中能解难题、在清正廉洁中善作表率。我们要学会在“回头看”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从而让共产党人的初心守得更牢一些、使命担得更实一些。

回头看,让我们明白了现在的可贵,教会我们珍惜和感恩,让我们时刻保持清晰的奋斗目标。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战争时期,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如今的国泰民安;解放初期,无数共产党人夜以继日、殚精竭虑,为我们换来了如今的国富民强;和平年代,无数仁人志士披星戴月、呕心沥血,为我们换来了如今的卓越辉煌……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珍惜脚下所踩的每一寸沃土,珍惜现在拥有的每一份幸福;学会感恩,感恩前辈们的默默付出、辛苦耕耘和长期坚守。“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动力来源,实现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他们英勇奋斗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学会坚定不移地沿着前辈们的足迹前行,学会在珍惜和感恩中不断地“回头看”,在不断地“回头看”中提升自己的技能、练就过硬的本领,从而塑造一支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敢越激流、敢涉险滩、敢攀高峰的高素质共产党队伍。

回头看,让我们找到了未来的方向,教会我们突破和创新,让我们知道以后的路应该如何走。突破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唯有突破,才能改变,唯有创新,才能进步。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勇于突破、善于创新的民族,身处于和平幸福的美好年代,身处于如此优秀的民族之中,身处于国家腾飞的大好时期,我们也应该学会突破创新、与时俱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初心,也是共产党人永不可懈的使命,正是这份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砥砺前行;正是这份初心和使命引领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乘风破浪、继往开来。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我们要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之志继续乘着“红色号”的帆船逆流而上、激流勇进;多想多思多实践、不怨不叹不退缩,我们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之势驾着“复兴号”的巨轮乘势而上、再续华章。

我们要在“回头看”里寻初心,“回头看”里担使命,“回头看”里求突破,“回头看”里谋“复兴”。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四

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悟如何走好赶考路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有一篇文章——《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该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后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南湖红船时的讲话要点。这篇文章,对于引导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回望历史,不只是采摘耀眼的花朵,更是去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展望未来,我们要在回望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赶考之路,我们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仰力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1935年8月,____在就义之前慷慨陈词。信仰是淬火成钢的力量,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勇往直前、断头流血;无数志士仁人凝聚在真理的旗帜下,义无反顾、殚精竭虑。革命先烈前行的足迹是为中华民族复兴而书写的奋斗史,始终照亮着中华民族的天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对党忠诚作为最核心的政治素养、最基本的政治要求、最重要的政治品格,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始终坚守初心,牢记入党誓言,激发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干劲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紧盯党的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紧盯上级党委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带领党员群众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前进。

赶考路上,我们要有“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为民情怀。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谈到,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短短八个字,提纲性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鲜明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最新表达。在厦门,习近平同志上高山、进海岛、下农村,与群众一道用积满茶渍的杯子喝茶,始终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在宁德,帮助宁德群众摆脱贫困,走遍闽东的山山水水,九赴寿宁、三进下党,深入调研、现场办公;在福州,倡导“四个万家”,推行市县领导接待群众日活动,亲力亲为抓老百姓的“菜篮子工程”,等等。我们要牢记“人民至上、人民为先”的深情嘱托,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为榜样,切实做好“人民的勤务员”。要以解剖麻雀的姿态沉下心、蹲下身,用脚步丈量民情,与村民群众交朋友,真正使民情地图绘写在田间地头。要始终怀着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尽心尽力为百姓解忧难谋福利,甘当无私奉献的“愚公”和“燃灯者”。

赶考路上,我们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制度自信。自信,是一个国家的前行动力,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是一个政党的勇气担当。北宋张载在《西铭》中说:“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意思是说,“贫穷卑贱和令人忧伤的客观条件,其实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用来帮助你达到成功。人如此,一个国家也一样。新中国成立后,一路以来,筚路蓝缕。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1998年特大洪水、“非典”、新冠疫情……这些风雨考验我们一个个在克服战胜,靠的就是制度优势。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征服,还有许多“金沙江”“大渡河”需要跨越,我们要始终保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创业精神,充满自信地投身时代洪流,强化责任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五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工作之道

近日反复细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在《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全党同志一定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提高五种思维能力,把“四性”作为衡量工作的四把“尺子”。

用“底线思维”和“法治思维”持守工作的“原则性”。所谓“原则性”是指一个人做事的“底线”,一般来讲大都有不触犯法律、不损害国家、集体及个人利益、不损个人尊严的意思。触犯原则性问题通常是不可逆的、无可挽回的,是不被原谅、不被饶恕的,是要被严肃处理的。组织工作是一项原则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尤其需要组工干部坚持原则性,树立底线思维,站稳基本立场,严格执行政策。政策既是生命线,也是警戒线,更是高压线。组工干部要敢于坚持原则、讲政治,不断筑牢政治信仰“压舱石”,把牢政治方向“生命线”,立牢政治规矩“顶梁柱”。要坚持按程序办事,不能重人情轻原则、重关系轻程序,不能凭印象、凭感觉随意改变政策。比如在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中,决不能乱开口子、随意简化程序,决不允许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混进党员队伍中来,要当好“守门员”,做好“把关人”。

用“辩证思维”检视工作的“系统性”。联系、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同志讲过,“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十个手指弹钢琴”是我们经常说到的,而且也要求做到的。要在思想上“绷紧弦”,在行动上“拉满弓”,在责任上“落到点”。在纷繁复杂的发展形势面前,作为组织工作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善于处理好各个层次内部的关系以及层次之间的关系、局部同整体的关系,要善于用系统的观点去处理好思想工作与组织工作之间的关系,去科学地观察和处理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并更好地执行党的决策,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带有任何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要善于抓好组织这个“神经末梢”,抓好党员这个“肌体细胞”,抓好干部这个“中坚力量”。

用“战略思维”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预见性是指对事物、事态发展的预判和前瞻。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将要踏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新征程中将会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要抓住机遇、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科学预见是关键一环。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我们只有具备远见卓识,站得高、看得远,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才能抓住有利时机。我们只有提高理论素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基层扎实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培养战略思维能力,从现实问题出发,看清发展态势和工作走势,才能做到科学有效决策和实施。我们不做思想上的“糊涂虫”,不做政治上的“墙头草”,不做行动上的“两面人”。要冲破心理的“大山”,突破思维的“峡谷”,打破行动的“枷锁”,紧跟“主旋律”,争当“领头雁”。

用“创新思维”推进工作的“创造性”。增强工作的创造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既要遵循客观规律,也要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树立强烈的创新思维,坚持以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全面推进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要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党的中心任务和党的建设总目标,找准组织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点,从一些具体工作环节抓起,研究细化工作程序,不断创新工作措施,通过配好班子、选准干部、建强组织、用活人才,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争当开拓创新的“先行军”,探索实践的“试金石”,拼搏肯干的“攻坚队”,为党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