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范文网 > 热点资讯 > 为什么专家建议给生孩子的人发薪水

为什么专家建议给生孩子的人发薪水

| 和杰

为什么专家建议给生孩子的人发薪水(一览)

专家建议给生孩子的人发薪水!为什么这位专家这么说呢?促进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什么专家建议给生孩子的人发薪水,欢迎大家分享收藏!

为什么专家建议给生孩子的人发薪水

为什么专家建议给生孩子的人发薪水?

5月11日,#专家建议给生孩子的人发薪水# 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广泛讨论。近日,人口学专家黄文政参加某访谈节目中提出观点:生孩子养孩子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工作,她应该是有收入的。如果只是纯粹的付出很难激励大家,建立有效的生育激励机制才能治本。

从节目视频中看到,这位人口专家是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黄文政。他表示,养孩子生孩子本身就是一份工作,应该是有收入的。不应该去指责年轻人不生小孩,因为人家也面临很多困难,压力很大,出路在于要把生孩子变成一份有收入的工作,如果只是纯粹的付出,很难激励大家,建立有效的生育激励机制,才能治本。生育对未来经济社会的贡献比人工智能更大,就应该获得相应的收入。

对此,网友的评论十分热烈。有网友说“举双手赞同”,甚至有人建议“给全职妈妈也发补贴”。也有人质疑和担忧,“政府不可持续,所以不提倡。”“肯定会有一把大聪明钻其中的空子。”

公开资料显示,黄文政是上海交通大学系统工程硕士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人口学者,“人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创始人。他曾在去年的人才50论坛上表示,长寿引起的老龄化不可怕,可怕的是少子化。中华民族是世界第一大民族,庞大的人口基数是祖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之一,也是维持中华文明相对独立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根基。要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薪火相传,大力鼓励生育并将生育率提升到2.1是迟早要做到,也必须要做到的。

促进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

客观看待人口结构变化

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研究显示,我国改革开放及其带来高速增长的时期,与人口转变的一个特殊阶段是高度重合的。1980年至2010年,中国的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以年平均1.8%的速度增长,而该年龄之外的依赖型人口则基本处于零增长状态。两类人口增长形成的这种剪刀差态势,同时也表现为人口抚养比的持续下降,创造了一个人口机会窗口,其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正面促进效应,即所谓的人口红利。这种人口结构可以为经济增长带来三个优势:一是劳动力供给持续增加;二是快速的物质资本积累;三是人力资本得到提高。根据增长核算理论,经济增长潜力的主要动力来源是:劳动力供给、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前3个供给侧生产要素均与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的人口结构优势相关,这些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高速增长。

要看到的是,人口结构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2010年之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开始持续下降,与此同时,老龄化程度却在不断加深。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根据相关测算,我国将在2025年左右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35年左右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对于当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动趋势和人口老龄化加快的情况,需要全面客观看待。首先,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和人口老龄化是现代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当今世界,除少数移民型国家外,多数已完成人口转变的低生育率国家普遍经历或即将经历劳动年龄人口不断下降的过程。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到目前为止,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然较高。积极应对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化,应统筹考虑规模和结构的变动特征,把关注点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把握机遇,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推动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长期协调发展。

创造人才红利的着力点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更高的生产效率而非投入更多的传统生产要素,更为重视劳动力质量,需要把人才资源“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在经济学中,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可视为简单劳动的“倍乘”,能够有效弥补劳动力减少带来的供给侧生产要素投入不足。同时,人力资本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拥有大量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和研发创新的关键。踏上新征程,我们要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加快推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创造人才红利,要提高人口健康素质。要注重劳动者身心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改善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注重新增劳动者素质,又要注重提高在职劳动者素质,让人们健康成长、健康工作,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创造人才红利,要优化教育质量。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积累人力资本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要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一是要遵循人力资本提升规律,持续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全民受教育程度,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加强各个教育阶段的通力合作,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积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协调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建设目标明确、层层递进、多元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三是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性。要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要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更新理念、变革模式、完善治理、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形成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

创造人才红利,要重视关键领域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培育创新型人才。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必须提升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打造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要加速科技人才集聚,通过提升创新型人力资本,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创造人才红利,还要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转变发展方式还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都要靠人才,这就要求健全高端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我们既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逐步完善各类产权保护制度,落实科研人员激励政策,激发和释放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活力,还要建立开放、包容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创新型人力资本要素的流动,鼓励知识交流和正溢出,从而更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同时,要适应人口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智力劳动占比上升的趋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使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更加匹配,充分发挥各层次劳动力作用,努力形成人才成长、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让我国的人才红利越来越厚实。

人口红利为啥会消失?

人口红利是个经济学词语,简单讲就是年轻劳动力多且价格低。咱们农业社会时候,开个河运,上人;修个长城,上人;打仗时候也是怼人数,比兵力。那个时候所谓的“兵力”,人数占大头,武器不硬人头凑,照样能打赢仗。

刚改开那会儿,我国劳动适龄人口充足,六零年前后的生育高峰正好成长为劳动主力,对应的低端产业链也都是劳力密集型产业,对我们当时的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所谓人口红利,也就是大量廉价劳动力,这红利是对市场经济,产业链或企业而言的。好比美国一个劳动力一个工时得10个馒头,中国劳动力一个工时只要1个馒头,这多出来的9个馒头就是人口红利。

这个“红利”其实是劳动力多余出来无偿贡献给经济发展的剩余价值,对于普通人而言,是被拿走的一部分。也因为有人口红利的存在,才有了996和内卷。你一个馒头能干他要半个馒头就行,企业才这么肆无忌惮得招人裁人,不干就走啊,多的是人手。

国家颁布的劳动法,劳动者权益保护为啥停留在纸面上?政策出台的初衷都是好的,耐不过工人自己不在乎,只要给个工作给口饭吃就行。人力不值钱,劳动力供给过多导致国民收入无法提高,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倾向于资本,又带来了分配不公和贫富加剧。

现在说这“红利”快消失了,主要是指总人口中的劳动人口占比减少了,可被拿走的剩余价值越来越少了,年轻人群越来越不愿意去工作996。尤其是00后,“衰”、“躺平”、“啃老”等成了主流现象。

核心原因还是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化”被称作“避孕药”是非常贴切的。工业社会生产效率高了,货币周转快了,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男性女性大批涌入职场,被鼓励把精力投入生产,把时间投入娱乐消费,把财富透支到房子上。再不是农业社会时候男人负责劳力和养家,女人发挥生育价值照顾家庭的合作分工了,人口出生率自然就降了下来。

再者,工业化需要教育,农业时代不上学也会种地,现在不认识字连坐公交车都困难,更别提什么互联网操作了,网上购物都做不到。想想农业社会时候哪用什么物理,化学,英语的,会认字就很好了。

工业化决定了年轻人受教育的时间延长很多,很大程度拖延了婚育年龄。比如说以前是十四五就结婚,现在大学毕业就得二十了,加上“人口红利”导致的工作难找,国家只有加大研究生博士招生安置这部分人群,年轻人毕业更晚了,二十六七才毕业,然后是工作和买房两座大山压下来,没房没车都不好找对象,买了房子未来几十年财富都被锁死了,更要拼命干活还房贷,哪有钱和功夫生娃啊!

还有一点则是现代教育觉醒了人的精神追求,提高了年轻人的思维层次,人知道得多了,观念就变了,对自身就有了新的定位。尤其是看到更加富裕阶层的生活状态之后,开始对自身各种不满,更多的欲望和追求产生了,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生孩子养孩子这么费时间的事儿更加不愿意考虑了。

总的来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养孩子的精力经济支出成本远大于投入社会生产的回报成本,孩子不再是养老的必选项,甚至对下一代的精神依靠也被丰富的物质娱乐所替代。当物质和精神都不再需要下一代,且精力和财富都被鼓励投入市场消费时,人口下降大趋势必然到来。

【为什么专家建议给生孩子的人发薪水】相关推荐

相关热搜

10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