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范文网 > 党团范文 > 心得范文 > 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心得5篇

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心得5篇

| 福萍2

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心得体会范文5篇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心得5篇

 

 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心得体会范文一

  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首脍炙人口的《长江之歌》表达了中华儿女与长江“母亲河”的紧密联系,歌颂了对长江的深厚情感。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长江的生态发展也应紧随时代的脚步,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势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长江未来发展擘画出美好蓝图,绘就出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让新时代的“长江之歌”的“节拍”更为铿锵有力。

  追根溯源,加强源头治理,让新时代“长江之歌”的前奏更高亢。要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就需要在起始环节的前奏部分下功夫,为其后续的演奏高潮夯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找出问题根源,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从源头上抓起,从最关键部分改起,才能为建设安澜长江打好基础,让长江之水喷涌而来,顺势而下,安然流经沿途省份,朝着新时代新发展的曙光奔去。

  对标一流,构筑发展新高地,让新时代“长江之歌”的鼓点更有力。要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不仅需要奏出势头、打好前奏,还要把握好整体的旋律,让其鼓点更有力度、更强劲,给人留下耳目一新的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而言,就需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融合,加快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扩大投资和贸易,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通过经济联通、社会发展、人文沟通等方面多管齐下,用心用情构筑起长江繁荣发展的新高地,才能让新时代的“长江之歌”绽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

  传承文化,挖掘内涵底蕴,让新时代“长江之歌”的余音更入心。《列子·汤问》有云“绕梁三日,余音不绝”,形容歌声或旋律优美悦耳,余音不绝,犹在耳畔。作为哺育中华民族、孕育灿烂文明的母亲河,长江的魅力也离不开其深刻隽永的文化内涵。要让新时代的“长江之歌”不落于窠臼,唱出新意,还需要深入挖掘长江的内在历史文化底蕴,从中汲取更深层次的文化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长江故事,弘扬长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方能让新时代的“长江之歌”余音更悠远,更加深入人心。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要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还需从规划、传承、发展等各层面着手,让新时代的“长江之歌”前奏更高亢、鼓点更有力、余音更入心,让浩浩长江的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心得体会范文二

  聆听“荆”典旋律 奏响“长江之歌”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挥毫“新时代长江图鉴”,定下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谋划出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发展之道。

  我们从长江走来,长江由我们守护。万里长江、宛如血脉,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滋养着五千年中华文明。全长6300余公里,一路翻山越岭、横跨中华大地,是一条浸润民声与幸福的“生命线”;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干流穿过11省市、数百条支流辐射南北,是一条孕育希望和未来的“母亲河”。地处“长江之腰”的湖北省,拥有1061公里长江岸线,是拥有长江干线最长的省份。4年来,湖北勇挑长江经济带“脊梁”的重担,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笔触,绘就了长江蓝图的荆楚鸿篇,展现了长江保护的荆楚作为,贡献了长江发展的荆楚力量。

  万众一心抓好长江大保护,让绿色发展理念永远奔腾向前。纵览“新时代长江图鉴”,湖北雄心壮志正是大放异彩的点睛之笔。全心全意服务中心。环保“一票否决制”,自然资源纳入离任审计,一份终身追责的“负债表”,湖北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担当作为确保我们党成为长江绿色发展大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定不移把握重心。开展生态红线划定、长江跨界断面考核、空气环境质量考核与生态补偿等试点,一系列生态体制机制障碍陆续破除。上下齐心共抓共管。全省15个专项战役指挥部制定清单,挂图作战;巴东县全力推进长江干流库岸综合整治项目,守好湖北省“长江第一哨”;金龙泉啤酒集团,关停酒精厂,投入1000多万元在原址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在宜昌猇亭区红联港码头,“长江志愿哨兵”用爱护卫长江。新时代、新基调,湖北鼓足干劲再出发,从党员到群众、部门到行业,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放大“共”的最强音,挺起“荆楚龙腰”。

  久久为功推进治理现代化,让勃勃绿意充盈人民幸福生活。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绿色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坐拥最长长江岸线,身处“中部粮仓”和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湖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座谈会讲话精神,真刀真枪、较真碰硬,紧盯污染治理重拳出击,谋远长效守住一江清水。2017年1月,湖北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实施意见》,11月底,省市县乡村五级37331名河长、湖长全部上岗履职。壮士断腕,解决“化工围江”;雷霆出击,治理非法码头;合力攻坚,出拳系统治污。长江干线,367座非法码头被取缔,长江岸线“长”出143公里,重点水域将分类分阶段实行渔业禁捕。打好打赢长江生态保护战,要有百战不殆的韧劲、尽锐出战的闯劲,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擦亮生态底色,以绿色打造真正的“黄金水道”。

  只争朝夕建好长江经济带,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回首总书记的长江“足迹”,湖北留下了铿锵第一步。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调研时强调,“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凝心聚力,以“荆楚号子”奏响了“新时代长江之歌”前奏。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强调正确处理“五个关系”,以“钉钉子”精神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编制绿色发展规划,建立绿色发展指标,“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迅速展开……在长江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的道路上,湖北蹄疾步稳,永远在路上,以“湖北作为”开创清水绿岸、人民幸福的美好景象。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今日之湖北,肩负国家使命与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今日之长江,在荆楚大地激荡发展和涌流幸福,与湖北人民向着美好共同奋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力指导下,湖北中的长江势必越来越美,长江中的湖北将会越来越好,奏响更加嘹亮的新时代“长江之歌”。

  

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心得体会范文三

  鏖战“长三角”崛起区域经济发展新高地

  淮河边、长江边、巢湖边,蒙洼蓄洪区、田间地头、扶贫车间……习近平总书记的安徽之行一路察看,一路思考。他曾在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并指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初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一些北方省份增长放缓,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扭住“一个基点”,拓展协同发展新疆域。长三角区域一直是改革开放前沿,长江经济带的龙头。牢牢扭住自主创新战略基点,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真正解决受制于人、受限于技的局面。要坚持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主攻方向,推进科技和制度联动共建,动态调整力求供需平衡,形成创新链和产业链新的增长极和增长点,持续转化产业革命成果,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量”。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提升,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积蓄了强大潜能,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交叉和前沿领域突出问题,破除生产力转化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变单一“增产”到统筹“提质”,着力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升级转型实现“标杆”管理的产业生态构建,促进科技成果优先转化,以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护航乡村振兴、促进发展活力,推动区域间、城乡间、行业间经济高质量发展。

  驱动“双翼齐飞”,激活价值统一强引擎。科研和产业是科技创新的“双翼”,要实现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相统一,必须始终遵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的历史规律。要紧紧扭住人才这个“关键点”,始终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在“引育管用”上深化教育改革,将资源配置、体制政策、执行举措、体系建设保障有效衔接起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和提高首席科学家、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辐射”范围和质量,培养造就思维新、情怀深、素质高、作风正的人才梯队。要压实压细主体责任,加快构建更加全面系统、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更加开放包容、更加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破除唯学历论、唯论文论、唯年龄论的晋升发展渠道,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要深化巩固“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贯通“同行评议+专家盲审”“量化指标+社会监管”的“评选用”系统各环节,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持续深化产业分工协作,不断创新跨区域产业协作模式,最大限度激活人才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让实力更加突出、结构更加合理、宏观调控更加有效。

  融合“三大创新”,打造多元科创策源地。“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鲁班工坊”带动合作互动,G60科创走廊让创新资源更加普惠均衡……融合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大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焕发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新旧动能转换的勃勃生机。要靠突破原始核心技术,立足创新高起点,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统筹粮食安全、网络安全、能源安全、生态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持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推进利益共享、互联互通,让科技成果更充分地惠及群众。要矢志不渝坚持原始创新,结合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全面铺开、科技研发、产品深加工、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提升,提供高水平技术供给和优质产品,以开放、服务、创新、高效的技术手段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营造有利于多元互联的良好科研生态,驰而不息下好“先手棋”,闯出改革开放“新天地”,在先试中先行、在变中求新。

  立足“四个面向”,释放综合治理智动能。“用数据说话”“靠数据服务”理念的转变,付诸于实际治理,助力打破区域间的“信息孤岛”,跑出升级转型发展“加速度”。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的“四个面向”,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有力支撑,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广大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应立足“四个面向”,着眼最前沿、站稳主战场,畅通“卡脖子”环节、补齐“空白”领域,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促进科技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大循环”和“双循环”,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态势激发内生动力,努力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发展目标,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享有新高地。要以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为任务目标,将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文化成果、科研成果转化为长三角一体化综合治理的中坚力量,始终秉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以“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历史规律为根本指引,提高科研人员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服务意识和遵循原则、追求真理的决策咨询水平,在勇于开“顶风船”、实现“弯道超越”的新航路上扬帆远航、行稳致远。

  殷殷嘱托,备受鼓舞;安徽之行,启示悠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是一日之功,站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历史交汇点,解读“一个基点、双翼齐飞、三大创新、四个面向”的“1234”行动密码,崛起区域经济发展新高地,擘画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均衡普惠、纵深发展的宏伟蓝图。

  

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心得体会范文四

  以差别化创新 打造国内大循环“新引擎”

  11月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要注重激发基层的改革创新活力,支持开展差别化创新。地方抓落实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既找准定位,又突出特色,有条件的地区要奋力走在前列。

  结合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注重激发基层的改革创新活力,支持开展差别化创新”在这一重大战略部署里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大力推动基层改革创新,尤其是要全力支持差别化创新。以差别化创新,打造国内大循环“新引擎”。

  创新创的是“特色”,差别化创新能进一步推动发展互动。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差别化创新就是要让各地区的特色更“特”、更“显”。发展只有体现各自特色,才能避免同质竞争、资源闲置和过度开发,才能实现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形成良性的发展互动。要实现各自特色,就要实事求是,依托本地资源和环境,探寻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径,进一步打造、深耕本地区特有的产业和服务特色。要实现各自特色,就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唯有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成为市场和群众认可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创造和产生更多品牌效应。要实现各自特色,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产品更新换代、升级赋能,才能使之流得出、流得动,在发展互动中彼此形成高度依赖。

  创新创的是“优势”,差别化创新能进一步推动发展互补。优势突显是创新带来的成效。差别化创新不仅能让这种优势更“优”、更“强”,还能推动不同地区产业链互补,城市规划相映,生态环境共建,公共服务对接,进一步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就体现了差别化创新。在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的格局中,我们既要学习已成熟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所创造的成功经验,也要以改革创新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主动牵头,大胆走出去,积极搭台合作,寻求区域合作的新突破。要通过区域发展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区域经济活跃程度,进一步提高区域间开放力度,进而增强在未来发展中的抗风险能力。

  创新创的是“融合”,差别化创新能进一步推动发展互进。创新是为了让发展深度融合。差别化创新能推进融合来得更“快”、更“准”。尤其是在全国一盘棋的指导下,能促进区域发展彼此融合的速度、成效和稳定性,形成一个有机的发展循环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向走在前列者学习,互推互进,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互进的落脚点是为了实现共享,只有发展互进了、融合了,才能使更多创新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比如医保异地互通,企业审批互联,就可以让更多的老百姓和企业经营者受益,既有利于区域发展的社会和谐,更能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效益。同时,差别化创新也能带来差别化竞争。这个差别化竞争就是更加激励我们多角度、多维度、全方位地去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更丰富地共享差别化创新成果。

  各地只有齐心协力各创其新,各尽其力,各担其责,不断迸发改革创新活力,才能更好地构建国内大循环,才能集中更多精力办好我们自己的事。

  

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心得体会范文五

  以更稳步伐、更高质量发展回应殷殷嘱托

  5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和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再次点赞湖北人民,温暖人心。“湖北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三个“没有改变”,坚定疫后重振信心。

  荆楚大地,有着总书记深深的牵挂。我们忘不了,2013年总书记卷起裤腿打着雨伞,冒雨考察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时,对正确处理改革的“五大关系”问题的阐释。我们忘不了,2018年在为长江母亲河做“体检”的座谈会上,总书记谈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时快与慢、加与减、破与立、当下与长远的妙喻。我们更会永远铭记,2020年初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战疫,并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刻专门赴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并特意叮嘱,“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多组织供应”……

  如今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再次点赞,是肯定成绩,更是鼓舞士气;殷殷嘱托,是关心关怀,更是指明前进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湖北深情似海、厚爱如山,为湖北全力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增添了巨大信心和强劲动力。经历过疫情大考的湖北人民,更懂得信心比黄金宝贵;按下过“暂停键”的荆楚大地,更珍惜疫后重振、加速奔跑的发展机会。如何切实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强大工作动力,用实际行动做到用心铭恩、用情感恩、用力落实,回应这道继抗疫大考后的“必答题”,是湖北正在思考的,也是正在提笔奋力作答的。

  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不曾动摇的必胜决心和艰苦卓绝的满分努力,是我们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的关键法宝,也已再次凝聚起加速发展的磅礴力量。当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已成为全省上下积极克服疫情影响、追赶追逐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出台优化营商环境“黄金30条”,打响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发令枪”;及时出台“农7条”“农9条”“农20条”统筹,确保今年粮食总产稳定在545亿斤;企业复工达产指数已达86.01,亿元以上续建项目人员复岗率超9成,多形式发放消费券、书记市长直播带货拉动消费等。湖北铭恩于心、感恩于行,正以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回应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党中央和人民的期待期盼。

  形势决定任务,目标催人奋进。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确保如期完成决战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容不得半点懈怠。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把中央支持湖北经济发展的一揽子政策用好用足,是当务之急。谱写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需要以更稳的步伐,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织牢织密社区疫情防控网;积极主动与国家相关部委逐条逐项对接,深化细化实化各项政策措施;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多措并举提振消费,助力疫后重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环境越是复杂严峻,越需要我们振奋精神,主动作为、奋发有为。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地的鼎力相助下,在全省人民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努力下,湖北必将不辜负每一份关怀与期待,谱写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