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时代楷模 > 时代楷模黄诗燕事迹心得5篇

时代楷模黄诗燕事迹心得5篇

| 福萍2

2020时代楷模黄诗燕事迹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扶贫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拼搏、艰辛付出,谱写了一曲曲生命壮歌。黄诗燕就是拼搏在脱贫攻坚最前线的数百万扶贫干部中的一位。观看了时代楷模黄诗燕事迹,深受感动,向他致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代楷模黄诗燕事迹心得体会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时代楷模黄诗燕事迹心得5篇

时代楷模黄诗燕事迹心得体会范文一

“凡人微光”点亮脱贫致富之路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时任湖南省炎陵县委书记的黄诗燕,却倒在了冲刺的道路上。在株洲市,在炎陵县,相识的、陌生的,在朋友圈发诗文,在网上建纪念馆,人们纷纷悼念这位炎陵县的领头雁。

脱贫攻坚的路异常艰险,有很多坡要爬、很多坎要过,还有很多看不透、摸不清的“盲区”,在黄诗燕的带领下,干群一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炎陵县脱贫攻坚取得了积极成效。黄诗燕就好比“一束光”,不断地释放能力、定力、耐力,点亮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之路。

施展能力,蹚出脱贫“致富路”。“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干部”,好干部的能力决定了脱贫致富的出路。从摸清乡村海拔、温度、湿度、土质以及群众基本情况,到确立适合本地发展的扶贫产业,从改变传统粗放化发展方式到守好“青山绿水”发展生态特色产业;从精耕细作扶贫产业促发展到跑遍城市推广点、乡村站台推销扶贫产品……黄诗燕用脚步丈量民意,用双腿蹚出了贫困群众的致富路。

保持定力,稳住脱贫“基本盘”。脱贫攻坚不能一蹴而就,而要久久为功,在实践中坚持好做法,在实践中补齐短板,在实践中强化弱项。为了更好地总结与优化举措,大到扶贫产业选择、重大文件制订、重要举措出台,小到贫困户建档立卡手册,黄诗燕都坚持逐一梳理与审定。并将这份定力发挥到解决群众反映的道路硬化、电网改造、路灯安装、自来水、图书室等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上,以实干稳民心,稳住脱贫“基本盘”。

蓄能耐力,诠释脱贫“公仆情”。“功名利禄全放下,一心只为千万家”是黄诗燕“公仆情”的生动诠释。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战役的胜利考验着干部的耐力,在这场攻坚战中可能会遇到群众的误解、家人的不解以及自身的迷惑,而黄诗燕始终坚持朴质生活、踏实苦干、用情工作,以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坚决兑现脱贫承诺的过硬作风蓄能耐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守在扶贫一线,用行动践行者初心和使命。

在炎陵县2030平方公里土地上,黄诗燕的事迹还在传颂着。他用8年多始终如一的奋斗,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深刻内涵,以“凡人微光”点亮了脱贫致富之路。

时代楷模黄诗燕事迹心得体会范文二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每年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节气。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到冬天的过渡。俗话说“霜降杀百草”,霜降过程,植物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

“与霜更斗晴天日,斗得霜融菊不融”。霜降而至,秋冬交替,秋风萧瑟,百草枯黄,唯有秋菊傲立枝头。当前,脱贫攻坚到了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当从“霜打秋菊开”中汲取攻坚克难之道,保持战略定力,一以贯之补短板、常帮扶、立制度,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查弱项,补短板,重点巩固弱势群体脱贫基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抓基层、打基础是一切工作的根本。脱贫攻坚越是到了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越要注重弱势群体的脱贫基础是否牢固。脱贫攻坚靠的不是“喊口号”,不是做表面文章。党员干部倘若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哪能了解贫困户因何而贫?拍脑壳想出的脱贫方法,哪能寻对路子?党员干部唯有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坝,实时了解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听民意晓民心解民困,才能科学依据每个人的特殊情况,给出合理的脱贫政策。脱贫攻坚并不是一阵风,不是刮过一阵子便悄然无踪。党员干部要发挥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弱势群体寻找工作,稳扎稳打,任务一经确定,绝不能搞一阵风、一下子,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不断积小胜为大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完成高质量的脱贫夯实基础。

送政策,常帮扶,持续发挥致富能人头雁效应。“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致富能人一般都有脱贫致富的主观意愿,同时熟悉本地的优势劣势。充分发现和培养一批这样土生土长的致富能人,让他们成为脱贫带头人,对于激发当地弱势群体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有着说服力很强的头雁带动效应。同时,致富能人不能光致富不带头,不能只当摆设,要带真贫、带深贫,确保带贫益贫工作有成效。要精选产业发展好,致富效果明显的贫困户作为先进典型,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发挥带贫头雁效应。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以点带面带动更多致富能人投身到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际行动中。强化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传、帮、带、教,带动贫困户们走出一条“产业支撑、能人带动、全民参与”的农村致富发展道路,形成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凝成合力干成事、谋好事、成就事。

提质量,立制度,构建稳固长效脱贫致富机制。“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既要立足当前,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更要立足长远,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首先,要提高扶贫对象医疗保障水平,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动态监管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适时组织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及时对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查漏补缺。其次,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把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起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产业持续发展带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再次,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全面提升扶贫对象的受教育水平和就业创业、脱贫致富能力,实现稳定脱贫。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总攻阶段,党员干部要时刻紧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要在已有的脱贫成效上,工作重点不转移、投入力度不下降、扶贫精力不分散,坚决克服面临的困难挑战,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时代楷模黄诗燕事迹心得体会范文三

“我一个人来到广西贺州参加工作,去到哪里,就把哪里当成自己家,去到哪个村,就把那里的村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我愿意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大家打赢脱贫攻坚战!”

天高地阔,去追寻青春的色彩

2016年的夏天,刚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我,面临着选择什么工作的问题。在大城市的摩天高楼接踵人流中打拼一片小天地,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作为一个学生党员,我有更广阔理想和使命担当,我想去追寻青春的色彩。于是我选择了选调广西,去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设出力。

2018年3月,正值新一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选派,我积极响应报名参加,在步头镇梅花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2019年5月,因工作需要,我调整到黄洞瑶族乡石门村担任第一书记。从队员到第一书记,这既是对我之前工作的肯定,也是巨大的责任和压力,但是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路远山高,难不住扶贫的脚步

石门村是一个山区瑶族聚居村。初来乍到,面对着苍苍莽莽的大山,脑子里闪过的都是诗情画意的浪漫,比如“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雄浑险峻,比如“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悠然雅致。但诗情画意过后,是骨感的现实问题,路远山高,寸步难行,我要如何去迎战这里的贫困?

传说瑶族人都是占山为王,一户人家占着一个山头,这家和那家看着面对面,实际可以望山跑死马。水泥硬化路只通了村屯主干道,入户路多是泥土路,晴天还好,遇上下雨,连摩托车都走不了,只能走路,一些远的户要走上个多小时。入户难,但也难不住我的扶贫脚步。去到每一户贫困户家里,直观地感受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对于做好精准扶贫很有帮助。比如路最不好走的一户贫困户邓明林,是我自己帮扶联系的,住在山谷底下,没有水泥硬化路。每次入户都要瞅准晴了几天的时机,赶紧入户,否则下雨了黄泥路滑,就不好入户了。第一次去邓明林那里的时候,梅雨季节下了很久的雨,一直不见天晴,没办法,只好和村支书、驻村队员走路一个多小时去他家里,走得一脚水一脚泥一路滑。去到他家里,见到了勤劳质朴的两夫妻,和他因意外重残瘫痪在床的儿子,对他家的困难情况心里一下子就有了触动。还有一户是搬迁户盘石金,搬迁之前的旧房也是很远,路不好走。但本着贫困户第一的原则,心想就是再难走也要去,以便落实搬迁户旧房拆除事宜。于是就去了。走到没有水泥路的地方并不算什么,村干部带路继续往前走,走到一个上山的小坡口面前,告诉我们从这里上,我第一次惊到了。爬上了小半座山,又绕过了几个岭,一条只容得下一个脚掌宽的羊肠小道,长满了湿滑的青苔,让人特别担心会滑倒掉下去,怀疑这样的老林里面怎么会有人住。我们不时有人滑倒,终于走到了的时候,发现还真的有人在这山坳坳里住,几乎与世隔绝,也难怪这户的女儿都不愿意随我们再回一次这个旧房。当时我们就非常感慨,幸好有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不然继续长久地住下去,怕是要变成“山林野人”。

为了落实好各项扶贫工作,我不仅要爬山涉水翻沟越岭走遍每一户,更是用最快的时间把他们每一户的基本情况记在心中,用真诚和勤奋,赢取了贫困户和帮扶人的信任和支持。

扶贫先扶志,党员带好头

扶贫,有时扶的不光是贫困户,还有一个村的精气神,就像我们常说的,“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我们积极利用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是党员,把我讲给大家听”活动,强化党员党性意识,增强支部核心凝聚力,积极发挥党支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有个别党员思想退步,眼红贫困户享受到的政策,说出了一些不该讲的话。对此,我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扶贫是党中央的伟大决定,作为一名党员,不管是讲‘四个意识’也好,还是讲‘两个维护’也好,都要支持扶贫行动。

经过这次教育,党员中的“等、靠、要”思想偃旗息鼓,其他党员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在疫情防控期间,党员有力地承担起了守住石门疫情群防群控防线的重担。

夯实设施基础,谋划产业发展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由于地形地质原因,石门村的道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有3小段主干道没有水泥硬化,还有不少地方容易塌方塌陷。我通过后盾帮扶单位发改局,积极争取到扶贫项目资金将3.3公里未硬化主干道升级硬化,将每年第一书记5万元帮扶经费投入到村级道路转弯处扩宽和塌陷处清理维修,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争取到全村饮水工程项目,有效解决了群众饮水困难问题。

石门村山多地少,为了发展产业,只能因地制宜,发展林木种植。2019年,石门村集体经济收入24.3万元,主要为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金21.8万元和油茶营林补贴2.5万元。此外,还村级脱贫摘帽奖扶资金10万元及自筹资金建成吃水窝基地(速效林种植95亩),现已初步成林;利用上级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50万元建成大黎冲基地(油茶种植50亩,杉木种植150亩),现进入管护阶段。石门村产业发展,以短期、中期、长期增收为目标,发展种植桉树、油茶和杉木等,预计油茶3年可挂果产生经济效益,桉树5年可成林,杉木15年成林,届时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逾百万元收益,后续发展效益可观。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扶贫工作的苦与累,经常不是一两句话能讲得完。“书记,我女儿读高职有什么政策补助吗?”“书记,我爸去住院了,医疗费能报销多少?”“书记,我今年想扩大规模种植马蹄,顺便养点鸡鸭,想申请扶贫小额贷款,要怎么申请?”有时候接电话接到手软,还要十分耐心地解答。有时候田间地头走上一天,人都晒得虚脱,回来还有一大堆的工作要面对。不是想有三头六臂,就是想放弃。

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有时候面对贫困户的一声感谢,觉得什么都值了。我们做了什么,他们都是心中有数和感恩的。不仅仅是贫困户,一些普通群众也都是看在眼里感在心里的。有一次,我去入户,要从这座山头,走去那座山头,中间是那种一人宽又窄又滑的小路,我有点不敢一个人走。一位非贫困户的老阿姨知道后,自告奋勇地陪我一起走过去。我非常谢谢她,她反而说:“你们来扶贫,帮了我们这么多,我陪你走这一小段路,不算什么。”当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啃最后“硬骨头”的一年,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更是难上加难。但不管有多难,我们都将迎着困难向前进,越是艰险越向前。我的青春染上脱贫色,我奋斗,我自豪,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时代楷模黄诗燕事迹心得体会范文四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脚踏实地、乘胜前进,紧盯脱贫攻坚任务不松劲”,“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基层干部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要答好脱贫路上的“加试题”,努力让群众收获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着眼长远,做改革的坚定者。在“十三五”期间这关键五年中,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基层治理逐步完善,脱贫攻坚成果有目共睹,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之年,更应该“咬紧牙关”,化严峻压力为源源动力,拓宽视野,把准方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敢于创新,勤想新思路,常学新技术,善用新人才,将创新精神落到实处,以创新推动改革发展。“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诚然,各项改革推动时常会触“险滩区”、会遇“阵痛期”,基层干部应始终保有一颗赤子之心,逐项突破困难的“瓶颈阶段”,坚定不移做好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

强化担当,做执行的奋进者。“行百里者半九十”,现阶段的少数扶贫干部,被眼前的微小成果“冲昏头脑”,不仅存在“喘喘气”“歇歇脚”“松松劲”的心态,甚至对工作消极怠之,对群众不耐烦之,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目前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要保证贫困户脱贫不返贫,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强化担当不是一句空白的口号,要拿出“党员干部先做一步,党员同志多做一点”的以上率下精神,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各界扶贫力量,形成扶贫合力。让群众看到党和政府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新的决心,才能激起贫困户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向美好富裕生活奋力前行。

重观现实,做清醒的搏击者。目前,部分扶贫干部在扶贫入户工作中,每月“凑数”上门,填填帮扶手册,留留工作痕迹,拍拍屁股就走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蒙蔽了干部的双眼,这样的“假脱贫”,只会让群众长久的“真贫困”,群众得不到真正的实惠,更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扶贫工作需要高标准、严要求一以贯之去完成,故而,基层干部要对“游走式脱贫”“指标式脱贫”坚决说“不”,只有科学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督查执纪力度,畅通群众举报监督渠道,紧盯基层扶贫实效,常常“回头看”,时时“回头想”,多了解群众的动态,落实落细惠民政策,对群众用真情,让群众说真话,为群众谋实事。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果说脱贫攻坚任务是“一场考试”,群众满意度是“标准答案”,那在这道“加试题”上,我们所有基层干部更应拿出“赶考人”的从容姿态,慎终如始,不忙于“清零”,不急于“冲刺”,答出风采,如期交卷。

时代楷模黄诗燕事迹心得体会范文五

品读“甘为沙砾”背后的拳拳赤子心

他的微信昵称叫“沙砾”。甘当铺就群众脱贫致富路的沙砾,是他的誓言。从9月15日下午开始,“沙砾”的头像再也没有出现在朋友圈里。就在这天,他在扶贫联系村查看民房改造情况时,从一户居民家的二楼意外摔下。虽经全力抢救,仍于当日16时50分离世,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定格在39岁。

“沙砾”,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清坪镇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谢睿的微信昵称,“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是他的微信签名。正如他的昵称和签名一样,谢睿工作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从不抱怨、从不计较、从不越轨,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间,始终把党纪国法挺在前头,用生命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用热血与汗水在武陵深山写下了忠于祖国和人民的无悔华章。

“除了纪检,我没有分管其他工作,偏远的贫困村我来包。”“组织的事都是大事,自己的事都是小事。”“抓大不放小,监督执纪有力度也要有温度,是我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使命担当。”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饱含对党和人民的深切情感,一次次毫不迟疑的勇挑重担,更显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和赤子初心。在新冠疫情暴发之时,他主动结束休假,驾车行驶1700多公里返回咸丰县,第一时间投身疫情防控一线。无论是纪检、扶贫、抗疫工作,他始终冲在前头、干在前头,他的倾情投入,他的奉献自我,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绽放了共产党人为民造福的绚烂光华。

在我国,还有许许多多像谢睿这样的党员干部,他们用汗水和青春在奋斗。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虽然没有枪林弹雨,但同样有冲锋陷阵、奉献牺牲。用生命诠释初心使命的阳光女孩黄文秀;常年奔忙在脱贫攻坚一线,带领群众走出生态脱贫之路的湖南省炎陵县委原书记黄诗燕;身患重病仍念叨着贫困户名字的安徽省界首市代桥镇茶棚村党总支原委员柳西周;对贫困群众的事比自家的事还上心,为解决一个贫困户的户口问题,历时半年、多次跨省协调的安徽省临泉县刘桥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颜亮亮……正是他们用扎实的工作推动脱贫攻坚顺利推进,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精神、“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精神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不平凡,是时代的楷模,是真正的斗士。

“甘为沙砾”的谢睿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土地和牵挂的群众,但是他的精神依旧激励和鼓舞着我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用生命诠释使命担当的扶贫干部——谢睿。

10814